水廠的日與夜:一位內地水廠女工的自白
原題:我們要隨時待命,有時像路邊乞丐一樣睡在地上 | 水廠女工的自白
轉自:工業區觀察(goo.gl/dJLA7G)
圖片來源:天津市水務局
編輯:紅氣球
編按:大家在日常喝著樽裝水的時候,有想過這清純的水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嗎?透過這篇水廠女工的訪問報導,大家能多點了解她們的在水廠內的工作情況。面對著長工時,強烈的體力勞動工作,她們的身體均出現不同的職業病症狀——風濕、肩椎炎、倒刺等。然而,為了生計,她們仍需繼續工作下去,以維持生活。希望大家在喝著樽裝水時,也能了解她們背後的辛酸。
“2014-2020年全球礦泉水行業市場趨勢與投資戰略分析研究報告”揭示,天然礦泉水成為公眾日常飲水的首選。有近半數(46%)被調查者選擇天然礦泉水。據統計,2015年1-12月全國包裝飲用水產量為8766.09萬噸。廣東包裝飲用水產量為1446.60萬噸,佔全國包裝飲用水產量約17%,是全國包裝飲用水產量最高的地區。每當我們從冰櫃裡取出一瓶一兩元的礦泉水時,有沒有想過這瓶水是經由哪些人、哪些步驟、在哪裡被生產出來呢?下面分享的是一篇內地大齡水廠女工的工廠經歷,希望讀者了解一瓶瓶裝水背後的生產故事。
十幾年水廠工作,繞不過的勞累苦痛
靜姐是在A廠工作了十多年的女工,她做過許多不同的崗位,但繞不過的是同樣的勞累苦痛。
靜姐剛開始的工作是運桶,那時候機器還沒普及,全靠人工,一次要用雙手撐起4個水桶,從長長的車間一頭扣著水桶到另一頭,兩隻手要死命往外撐才能勉強夾住四個水桶,從農村出來能吃苦的她也差點堅持不下去。不到幾個月,手指就出現畸形。靜姐伸出瘦小的雙手,畸形的痕跡清晰可見,兩個大拇指外翻扭曲。靜姐說現在已經好很多了,以前變形得更嚴重。
接著又先後被調到洗桶、上桶的崗位。兩個崗位都要泡在水裡,洗桶的時候要蹲坐在水池邊,先敲掉桶蓋,然後把桶洗乾淨。雖然會從腰以下穿好橡膠衣服,但水仍然能夠浸濕衣服。上桶則是聞桶,檢查水桶是否有異味,倒掛,接著放到流水線上。倒掛時洗桶殘留的水則會滴到地上腿上,不需要多久也是渾身濕透。就這樣長年泡在水裡,風濕沒幾年就顯現出來。現在風濕已經折磨了她近十年,一到變天,腳就痛得不知道怎麼放好,怎麼樣也不舒服,站也站不起來。

水廠女工在清洗水桶。 (圖片來源於網絡)
靜姐提及她的工作還不是最辛苦的。提水的男工需要徒手提20kg的桶裝水,一開始手心會流血,肉一層一層地爛,然後長出老繭來,摸起來就像長滿了刺一樣。
“我們要隨時待命,有時像路邊的乞丐一樣睡在地上”
2013年以前工廠採取計件的方式。那時候加班是常態,而且要隨時待命,“叫你晚上十二點去你就得去,凌晨三點也得去”。有時候一天要工作17-18個鐘頭,如果機器壞了,還要在工廠待命,鋪張紙皮在地上,就是床了,“實在是困得不行了”。問到每天睡幾個小時是什麼感覺,靜姐說:“暈的,還能有什麼感覺,沒辦法,回家倒頭就睡。那時候年輕,還扛得住,現在受不了了”。如果遇上有工友請假,那就需要頂工友的班,連續工作三個班24小時。高強度的加班使得工人的加班費比基本工資還高。那時候靜姐的基本工資是1800塊,加班費可以達到2000塊。

工人以紙板為床已是常態。 (圖片來源於網絡)
那時候整個月沒有一天的假期,除非有事請假。
2013年以後,改了計時計算工資,廠方也多招了幾個工人,工作時間才規
律一些,工人才有適當的休息。但廠方仍有許多“絕招”——為了逃避公眾假期三倍的工資,常通知夜班工人在晚上12點以後準時開工;工人得提前半小時過來上工,下班又常常拖了10分鐘有餘,實際上每天有至少40分鐘沒有得到報酬。
有員工對廠方的這些小動作表示不滿,廠方便回覆“你們不做可以走,大把人做。”工人為了養家糊口,只能忍。靜姐家裡有四個老人兩個小孩要養活。老人年紀大身體不好。
長期的熬夜、勞累使得靜姐體質下降,身體狀況很不好。 2015年剛做了心臟手術。子宮瘤、肝膽管結石也沒有處理。而風濕關節炎也將伴隨靜姐終老。
廠裡的工人大多有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職業病——風濕、肩椎炎、倒刺等等。倒刺是穿著兩斤重的勞保鞋不停走來走去造成的。靜姐掰著指頭隨口就數出了5、6個長倒刺的工人。
靜姐手上的骨刺清晰可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