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

中國工人抗爭的第一手資訊

選單選單
  • 首頁
  • 我們的使命
  • 中國勞工
  • 社會政策
  • 公民人權
  • 性別女權
  • 環境土地
  • 專題報導
    • 佳士工潮
    • 中國勞工NGO被打壓事件
    • 國企工人下崗
    • 罷工專題
      • 水谷工人罷工事件
      • 樂百氏水廠工人罷工
  • 國際團結評論分析

紅氣球最新文章

  • 緬甸政變What is happening in Myanmar? 本地民眾反抗與國際迴響
  • 無懼水炮車及催淚煙 印度2.5億工人及農民響應全國罷工示威
  • 一帶一路帶新殖民主義色彩 各國近期相繼反桌
  • 疫情影響全球生產秩序 中國工人慘成犧牲品
  • 泰國民主運動現況:一名行動者的觀察和分析
性別女權, 社會政策 Social policy

王林合:從性別不平等的家庭成長為有性別意識的父親

2015-08-20 red_editor

王林合:從性別不平等的家庭成長為有性別意識的父親

轉:尖椒部落

導語:王林合談起自己的孩子,對於無法將孩子帶到身邊接受教育,表示很無奈。他是一個上有老下有小,熱愛公益,願意獻身推動工人群體處境改變、對性別有深刻反思,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的公益人父親。

【我的母親,被束縛父權統治裡】

我成長於很傳統的家庭,所有的事情都是都是父親說了算。父親把脾氣很倔,把不愉快都發洩在母親的身上,讓母親來承受。

母親她年輕的時候,參與過集體勞動,組織成員文化活動,組織大家一起唱歌,說起她那段故事從她的眼神中看到她的自豪;那個年代婚姻不自主,還沒有和父親見面,兩百元就嫁人了。嫁人後一直承擔家裡家務勞動,同時要操勞地裡的莊稼,一輩子被束縛在家庭裡面;當他們發生矛盾,我試著嘗試傾聽父母的想法,相互安慰已達到平衡,這也是我唯一可以做,這讓我感受最深。

wanglinhe

我自己成家之後,吸取父母婚姻的教訓。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和妻子共同商量、共同分擔。

【我的孩子,也是一名留守兒童】

我們家的樂樂,今年七歲了,和我在一起的時間只有2年,其他時間都是父母幫忙帶著。我心里特別難受,父母將我們兩兄弟養大,現在又在承擔給我們養孩子的責任。

我特別喜歡小孩,因為看見孩子的成長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,現在幾乎每天都會孩子打電話,讓他告訴我在學校的趣事;在教育孩子方面,我一直扮紅臉,他媽媽扮黑臉,我會強調的是孩子在於小伙伴玩耍的時候,要一起分享,包括吃的東西;

我和所有外來工家長一樣,很想將孩子接過來讀書。 “買社保五年以上、要在這邊買房80平米、婚育證明、上環證明、居住一年以上……”我沒法滿足這些條件,我的孩子也沒有辦法在身邊上學。

【第一次領工資,雙手不停顫抖】

02年的時候,打工相對比在農村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。在外打工的人,回來大包小包,穿的很光鮮,在自己的內心就有萌發出去打工的想法,決定去闖一闖。

02年7月份,在東莞橋頭一家電子廠工作,主要生產計算器崗位是流水線作業員,每天上班13個小時,趕貨的時候經常通宵,自己就像機器一樣不斷的勞作,而且經常挨管理人員罵,那時候20個人住一個房間、洗冷水澡、沒有休息時間。

這時候突然醒悟,原來穿的光鮮,是這麼辛苦換來的。第一次發工資,自己上了11天班,拿到手89元,心里特別的激動。那天一大早就在財務室排著隊,接到自己的工資,雙手不停顫抖,就連財務人員笑我:“一看你就是沒有領過工資,肯定是第一次。”這是我第一次靠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換來的報酬。

03年來到深圳,進入一家台資電子廠工作,做過作業員、倉庫。天天加班,沒有休息。面對工廠的不合理,我們決定罷工,要求減產量、購買社保、工資按照《勞動法》計算、取消不人性化的管理,在這個過程中,自己和同伴一起堅持抗爭,最後迫使工廠回應我們訴求,那時候特別開心,也開始醒悟到只有團結才能改變自己的處境。

【從一線工人到公益人,自己不斷成長】

首先我對自己定義是一名工人,因為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名工人,和大家面著同樣的問題,我們的處境需要一起去推動和改變,再然後是一名公益人,願意為工人做服務的公益人。

我覺得自己這些年不斷的成長,在工廠上班,可能只關心自己的事情比較多,很少關心其他;自從義工到公益人,開始關注的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,而且關注整個工人群體面臨的問題,開始思考的是,如何為工人群體做更多的事情。

【最難忘,是和工人一起走過的日子】

從做義工開始,從事公益已經十年了,其中最難忘是和工友們一起相處的經歷,在文藝小組聚會上,大家拿著鍋碗瓢盆,站在舞台上表演,博得很多工人的掌聲和鼓勵,大家在一起互相幫助,那種感情是最真誠的;和建築工人曾睡在勞動局,三天三夜,與工人一起,唱歌、跳舞,爭取勞動合同;

看到這麼多年,工人不斷的跳出來抗爭,反對資本的剝削,處境一點一點的改變,自己很欣慰,堅信只要行動就能帶來改變。

【談起女工處境,我很大感觸】

我現在的工作,主要關注工傷工友,在探訪的過程中,會接觸大量的工傷工友,有3/1的女工受傷,她們在維權的過程面臨著資本的剝削以及來自父權社會的壓迫,但是一大部分女工是堅持到底,這種精神令人特別的感動。

印象最深的是鍾大姐,她是一位江西籍的女工,來佛山順德打工已經十來年,一邊上班,一邊照顧孩子。 2014年-2015年之間,兩次工傷讓她走上的維權的道路,她自學法律,每天奔走在於各個部門,經歷被踢皮球,同事的嘲笑:“你一個打工妹,屁大點字都不認識,你還想跟工廠鬥,沒門!你看看我們工廠哪個受工傷的女工,能拿到賠償呢?”

鐘大姐並沒有氣妥。首先,她說服家里人支持她維護自己的權益;收集各種證據,去和老闆談判,和勞動局理論理直氣壯。鐘大姐說:“和勞動局、老闆爭論一下有什麼好怕的呢?這是面子嗎?不是,而是我自己的權益,你自己都不敢站出來,誰敢站出來呢?”經過努力,終於獲得自己應有的賠償。這個過程很漫長而艱難,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堅持到最後。鐘大姐經歷了這個事後,休息時間還經常一起醫院探訪受傷的工友,給他們講解工傷法律知識,分享自己的維權經驗,她也希望更多的工傷者站出來,敢對資本、政府部門說不,這樣才是勝利維權的前提。

【我願意一起推動女性權益保障】

希望更多女性對於家庭暴力、性別歧視、性騷擾等,勇敢的站出來說不;同時,也呼籲男性同胞們,尊重自己身邊的女性,愛護自己的老婆,放下大男人主義,與妻子一起承擔家務,承擔孩子、家人的責任,我們一起加油吧!

結語:十年來,他說自己在不斷成長,從只關心自己的事到關心工人群體的處境。十年來,工人從權益被侵害默默無聞到越來越多抗爭,十年的時間,原來不單單是個人在成長,工人群體也在成長。

相關文章

Tweet

分享此文:

  • 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(在新視窗中開啟)
  • 分享到 Twitter(在新視窗中開啟)
  • 分享到 LinkedIn(在新視窗中開啟)
  • 按一下以分享到 Telegram(在新視窗中開啟)
  • 分享到 WhatsApp(在新視窗中開啟)
  • 點這裡寄給朋友(在新視窗中開啟)
  • 點這裡列印(在新視窗中開啟)

請按讚:

喜歡 載入中...
ngo公益女權性別
選單選單
  • Homepage
  • Our Missions
  • China's Labour
  • Social Policy
  • Civil Rights
  • Gender and Women Rights
  • Environment
  • Feature Reports
    • Repression on Labour NGOs
    • Layoff of State-owned Enterprises
    • Strike Reports
      • Struggle of Misutani Workers
      • Robust Water Factory Strike
  •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nalysis

繁簡轉換

不轉換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

Redballoon@facebook

Redballoon@facebook

Twitter 上的紅氣球

我的推文

延伸閱讀:

  • 南飛雁被迫遷查數 呢間NGO究竟搞緊乜?南飛雁被迫遷查數 呢間NGO究竟搞緊乜?
  • 習大大話支持平權?資深女權者馮媛論婦運的困境習大大話支持平權?資深女權者馮媛論婦運的困境
  • 【突發】【English】Offices raided, at least 15 labour NGO activists detained【突發】【English】Offices raided, at least 15 labour NGO activists detained
  • 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實施後,你可能面臨的N種“死法”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實施後,你可能面臨的N種“死法”
  • 沉重的憂傷:對中國政府打壓勞工NGO的感思沉重的憂傷:對中國政府打壓勞工NGO的感思

繁簡轉換

不轉換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
版權所有©紅氣球 Red Balloon Solidarity
網址:http://redballoonsolidarity.org       Facebook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edballoonsolidarity     
loading 取消
文章未送出─請檢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!
電子郵件地址檢查失敗,請再試一次
抱歉,你的網誌無法透過電子郵件分享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