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上的富士康:多少工人的 生命建築起港珠澳大橋?
原題:港珠澳大橋的工人亡靈| 資本的狂歡需要用多少工人的生命來填海
文:新生代
編輯:紅氣球
編按:港珠澳大橋日夜趕工,又有誰記得築橋的工人,以及至少 8位亡魂?
據《大公報》報導,港珠澳大橋位於香港赤鱲角南環路的工地 27 日發生一起奪命意外。一名搬運工人被重逾 500 公斤的金屬籠擊 中,當場重傷昏迷,送院搶救 3 個多小時後終告不治。
據報導,意外被撞死的搬運工人徐某(49 歲),為家中經濟支柱,遽 然喪命遺下妻子及一名三歲兒子,家人知悉徐某不幸逝世後傷心不 已。資料顯示,從 2012 年至今,港珠澳大橋港方工程開展以來, 已經發生最少六單致命意外。
意外發生在 27 日零晨 10 時許,徐某將一批風煤氣瓶從重型吊臂 車上卸下,現場消息稱,司機操控吊臂,徐則站在車上平台,分批 將載有風煤瓶的金屬籠吊落地面,當貨車吊起一個載有三瓶風煤、 淨重 500 公斤的金屬籠時,懷疑金屬籠擺動將徐撞中,一度將他 夾在金屬籠與貨斗之間,徐當場倒地昏迷。
港珠澳大橋(香港段)工傷死亡事件
這單工傷死亡,對於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(以下簡稱大橋工程) 來說,並非孤例。據不完全統計,該工程已造成 8 人死亡,數十人遭受工傷。
於 2011 年 12 月 14 日開始動工的大橋工程,其發生工亡最多的年 份集中在 2014 年。
2012 年 10 月 25 日香港口岸人工島巨型鋼筒內的工作台,疑因故 障需由人手操作,15 名工人合力用滑輪拉起工作台時,突急墜 3 米,造成 1 死 14 傷。
2014 年 5 月 20 日工人楊權(56 歲)在停泊於人工島對開躉船疑 失足墮海死亡。
2014 年 7 月 23 日姓吳(40 歲)男工在躉船搬運喉管時,失平衡 墮海死亡。
2014 年 9 月 9 日姓羅(59 歲)男工在人工島地盤對開躉船上失足 墮海亡。
2014 年 10 月 19 日 5 名工程人員在赤鱲角南路橋躉工作台,使用 橋樑架設機吊運石屎組件時,組件連架設機塌下,2 人從 15 米高 墮下,1 死 1 重傷。
2014 年 12 月 12 日姓陳(58 歲)推土機司機,連人車墮海被困 17 小時後證實死亡。
2015 年 4 月 7 日一名 62 歲工人懷疑被高處墮下的吊鉤擊中死亡。
2015 年 10 月 27 日搬運工人徐某被重逾 500 公斤的金屬籠擊中, 當場重傷昏迷,送院搶救 3 個多小時後終告不治。
在 2013 年的香港碼頭工人罷工中,香港大眾知道碼頭工人常有發 生工傷死亡後,將這些李嘉誠旗下的碼頭管理公司名為“香港富士 康”。如今,大橋工程工傷工亡率如此之高,簡直就是“海上富士康”。
趕工導致傷亡發生,越多傷亡就越趕工。
【資本對工人生命的冷漠】
大橋工程起初因環評報告陷入官司,工程開工延遲了將近一年。
當工程與 2011 年 11 月再次啟動後,當時的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 (現正被香港廉政公署調查)表示,雖然工程被延誤,港府會修改
施工方法、增加人手及機器,壓縮工程時間,有信心如期完成香港 段工程,以配合大橋於 2017 年通車。
於是,大橋工程便在超時、趕工的狀況下進行。
根據《東方日報》消息:
政府前年向立法會申請追加撥款時指,要應付加人、加班及加機器 確保工程進展順利,有議員上月向政府提出質詢忽略工業安全問 題,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,現時大橋每日平均有二千一百 名工人工作,據承建商提供的數據顯示,每名工人每周平均需超時 工作四小時,但強調承建商會提供足夠時間和地點予工人休息。
由此可見,即使是工程承建商,也不得不承認大橋工程的工人存在 超時趕工的情況。
在 2014 年 12 月發生工亡事件後,香港工業傷亡權益會幹事蕭倩文指:
今次意外可能與趕工有關,因為每逢施工地盤發生嚴重意外,勞工 處必定發出「停工通知令」,地盤須立即停止施工,直至調查完結 為止,例如 2012 年人工島發生工作台下墮意外導致 1 死 14 傷的意外則停工三個月之久。鑑於過去累積了多宗嚴重工業意外,工程 進度必定大受影響,承建商可能會想盡辦法加快進度,以達致按時 竣工,結果在安全不足的情況下極容易釀成意外。
在行政指令下,大橋工程不得不採取一切方法趕工。除了超時趕工 之外,更有香港工會指出,海上作業工程與一般地盤(建築工地) 的工程安全保護工作並不一樣。但大橋工程的工人沒有接受安全培 訓就被安排上班,這是多次工傷死亡事件的一大原因!
另外,更有新聞爆出承建商收受賄賂。大橋工程多次被查出不合格 的水泥等建築材料。 「豆腐渣」工程,似乎也成了大橋工程的安 全保護、使用質量的陰影之一。
不得不說的是,多單的工傷工亡,都不是純粹的意外。在安全培訓、 安全保護措施都沒有完成的情況下,要求建築工人每天工作 12 小時,這簡直就是對工人的一場謀殺!
【港珠澳大橋,資本的一場狂歡】
大橋工程投資超過 1000 億元,工程完成後將成為一座連接香港、 珠海和澳門的巨大橋樑,從香港到珠海的車程只需半小時。
這在促進香港、澳門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區經濟上的進一步發展具 重要的戰略意義。
在超高的投入背後,大橋工程被寄予了極高的經濟回報期望。在港 珠澳自由貿易區的計劃中,大橋工程承擔了關鍵的物流作用。
在所有宏大計劃之下,即使大橋工程發生如此之多的工傷工亡事 故,但香港政府對於大橋工程的要求,始終是把在工期之內完工放 在第一位。
工程中發生的傷亡事件,沒有引起真正的重視與檢討。
為了打造所謂的半小時生活圈,大橋工程的相關單位有沒有為工人 的性命安全認真討論過半小時?
中國古代有精衛填海的神話故事,這些神話故事象徵著古代人民不折不撓、不懼自然災害的精神。如今,在生產力已經大大發展,人 類可以利用自然力量改造社會的時候,難道還需要如同古代社會一般,用工人的性命向大海進行獻祭,求得一個資本發展的奇蹟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