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双十一」一直是国内的网购高峰期,每年此时的网购业务皆有增长,而在今年,阿里巴巴天猫创下单日交易2684亿人民币的营业额。然而,在消费者的狂欢背后,快递员的待遇和权益,又能得到保障吗?
本年双十一快递量再创新高
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,本年11月11日的快递业务再创新高,单日企业揽收的快件达5.35亿个,快递量是上季的3倍[1]。而这段高峰期间,以全国大概有210万位快递员推算,每位快递员平均一天要处理240件包裹[2]。为了处理如此庞大的货量,不耽误送货,不少快递公司甚至要求快递员们早一天就在站点内过夜休息,以准备翌日包裹到达站点后「迎战」。远超负荷的工作量以及巨大的压力,导意外频生。在今年的双十一,便发生了一宗由北京开往长沙的百世快递车辆起火事件,货车内的13吨快递亦被烧毁。
快递员劳工保障不足
快递业的员工保障一直备受质疑。大部分快递员也是无底薪,采用按件量计算工资,所以即使超时工作,员工也没有加班费。更甚,快递公司多以承包或外判方式聘请员工,鲜有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,没有为他们提供「五险一金」。而快递公司的处罚机制对快递员极不公允:快递员要全盘承担投诉客户的损失,过往更曾发生快递员因「漏了一颗芒果而下跪」、「怕客户投诉而吊盐水派件」[3]及「接获投诉而服安眠药自杀」的事件[4],反映行业生态陋习,令员工压力远超负荷。
官方发声明吁企业正视劳工权益
虽然双十一前后的购物高峰期,可以在短期内提升快递员的收入,如上海快递员在10月的月薪便达到9145元[5]。然而极大的快递量,令不少快递员也要通宵达旦,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,甚至惹外界质疑会令快递员有过劳死的风险。有见及此,国家邮政局特意在双十一前夕发放声明,发放十一条重点提示,呼吁公司正视快递员的权益,例如关注快递员的休息权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避免意外、及以正面奖取代以往「以罚代管」的做法等[6]。
快递业近年的迅速发展,固然叫商家和消费者鼓舞。然而此高增长是透过价格战和压榨员工而换来的。要令整个行业达致可持续发展,快递公司除了要开拓新市场增加盈利外,亦必须正视快递员的权益。
(转载自职工盟《中国劳权季刊》)
[1] http://www.gov.cn/xinwen/2019-11/13/content_5451482.htm
[2] 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fortune/2019-11/12/c_1125220485.htm
[4] 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fortune/2019-06/20/c_1124646064.htm
[5] http://www.xinhuanet.com/tech/2019-11/08/c_1125209640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