貴州民辦女老師有教無類 捱低薪31年為教育留守兒童
文: 尖椒部落
原文:http://www.jianjiaobuluo.com/content/3108
摘要:人民網2015年初報導,根據調查測算到目前為止,全國仍有代課教師20多萬人,其中絕大多數是女性,她們辛苦耕耘在基礎教育的第一線。貴州鄉村教師徐老師,從15元到6000元的月薪,她走了31年。
徐老師:31年教齡從月薪15元開始
沿著瀝青路旁的灌漿水泥石梯向小坡上的學校走,穿過幾間小房子,來到曾經的民辦教師徐本雲所在的小學。學校門口由淡藍色的舊鐵門封閉,門的兩邊砌著水泥石牆,右面那堵牆上掛著一個紅底黃字的醒目標語“今天的輟學生就是明天的貧困戶”,進入學校,百來平米的水泥空地上,一個班的孩子在陽光下排著隊,正小圈地環跑,接著電話的徐老師應聲從辦公室出來,在陽光下向我招手。
徐老師全名徐本雲,水城縣董地鄉人,今年49歲,31年教齡,也許因為做了多年的小學教師的緣故,她的聲音有些沙啞。
談及如何與民辦教師結緣,她說:
“那個時候寨子裡就我一個女孩子讀書,初三畢業以後家裡不能繼續支持下去了,後來就去考了民辦教師。84年的時候環境很差,什麼都是都破爛的。我從住的地方,要走50多分鐘去學校教書。學校是石頭砌的平房,桌椅都是木頭的,孩子們很窮,筆都買不起一支。”
“那個時候民辦老師15元一個月,每家農民每年送十斤包穀,收得最多的一年有300斤包穀。後來工資慢慢漲到每月34元,我記得直到97年之前最高的工資是每月72塊6角。”
經濟困難時,週末擺攤賣雞蛋補貼家用
“有一年太困難,實在沒有辦法,只好週末去擺攤做生意,天不亮就把雞蛋送去請人幫忙賣,晚上下了課又去收拾,就這樣也只能勉強生活。那個時候我愛人不在身邊工作,沒有錢讓孩子上托兒所,我就背著孩子走一個多小時去上課,背著孩子上課時,孩子哭,就搖搖孩子,安慰他,實在是沒有辦法。
“我們學校招收的基本都是附近鄉下的孩子,農民工的孩子多,原來在更偏遠的鄉下教書的時候,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孩子很多,以前去家訪,看到有一個學生家,就一張床,床上的被子又髒又單薄,看得人很心酸,我就想多照顧最貧困的孩子,學習和生活上多關心、多鼓勵他們。”
“孩子們雖然經濟困難,但逢年過節都會發祝福的短信給我。有一年教師節,有個很貧困的孩子送了我一支紅筆,說讓我能夠好好批改作業,那天我哭了,孩子也哭了。”
期間也有想過放棄,有一年實在是沒有錢生活了,打算辭職,發了乾木耳,背去大河礦上賣,一個月有300塊錢。由於割捨不下對教師這份職業的感情,幾個月後申請了恢復民辦教師。
徐老師課間在教室巡視
轉正之後待遇得到改善
1997年,國務院提出“爭取到本世紀末解決民辦教師問題”的目標,在《關於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通知》(國辦發〔1997〕32號文件)中提到,國家將在4年分配80萬個轉正指標,來解決全國民辦教師轉正問題。
這一年,31歲的徐本雲老師,參加了轉公辦考試,幸運的轉正成功,待遇也得到一些改善,現在加上房補,醫保和社保,每個月大概有6000元左右,她說生活基本不成問題。
談及當年的同事她說:“有一位老師,考試成績只差一分,沒有合格,就沒能轉正,她也就不干了。後來好像看見她在做環衛工人,打掃街道。也有的民辦教師嫌錢少,轉公辦考試之前,就換工作了,後來有一次我看到他好像在跑摩托車。”
“現在眼睛和腰椎都不好了,一周上14節課,站久了腰椎都有點受不住,再過5、6年就要退休了,退休後想回家種地,如果種不了地,就跳跳廣場舞,回家看看貴州5台的新聞,做做刺繡,打打毛衣。”徐老師的聲音漸漸低下來。
吳老師:7年以來,投身鄉村教育
自六盤水市中心坐車至城郊的農村中巴集散站,再搭乘鄉間的小巴,沿蜿蜒的山路行進20多公里,到達玉捨車站,下車後,沿著一條細細的小河,經過一個空曠的廣場走到四車道的鄉間公路上,煙雨迷茫之中,標記著“玉捨中學”四個大字的淺黃色大樓,背靠青山,在路的左岸呈品字形排開來。
來自黔東南的29歲姑娘,吳書丹,自2008年作為特崗教師來到這所鄉村學校任教,已與這裡結下了7年的情緣。
留守兒童的境遇讓她覺得心酸
“這裡有很多孩子是留守兒童,有的來自單親家庭。有個學生家裡有7個兄弟姐妹,家裡太貧窮了,一年四季都穿著同一件衣服,有的夏天還穿著破棉衣。但那個孩子還是很聽話,很懂事。”
“如果有孩子輟學,我們就要去家訪。家訪的時候看到一大家子人都那麼貧窮,覺得很心酸。”
“有個我很關心的孩子,讀完初中,還是輟學去工作了,但是還一直跟我發短信,說他一直很上進,願意學習,感謝我們曾經那麼關心他,我覺得很欣慰。”
談及鄉村教師的困難和待遇,她說
“第一年的工資是每月1116元,再扣點什麼的話更少,我記得最少一次只拿了800元。但是住是有保障的,我們幾個老師一起住在鎮上的街上,一起吃飯做菜,生活比較拮据,但還能過得去。09年,工資漲到1900,只夠基本的開銷,還是存不下錢來。現在待遇得到一些改善,工資是4000多元一個月,有醫保和社保,教師宿舍的環境還不錯,每套配備有一個小臥室,有廚房和廁所。”
“大學時我學政教的,來到這里安排我教地理,又當班主任。我沒有經驗,花了很多時間,經常去想,怎麼帶好學生,怎麼轉自己的專業,教好書。2012年的時候,覺得轉專業教書比較吃力,拿了兩萬塊積蓄,念碩士。學的是我現在所教的地理學科教育。學習後覺得收穫很大。過去的教學,對知識的掌握不夠靈活深入,有些生澀。現在知識積累多得多,講課也能靈活貫通,深入淺出,教學技巧上也有所調整。”
談起未來的計劃,她說:“我還是想繼續教書,把書教好,也繼續學習。找到地理教學新的興趣點,打破職業倦怠。”她輕輕向右撫開劉海,自信地翹著嘴笑起來。